我個人好喜歡這個表格,因為它很實用,實用到連作者本人都覺得好用!好用原因是,現在的大腦記憶能力已大不如從前,這些數字無法背下來了,所以,每次被問到,xx歲的寶寶應該要睡多少,我自己都會打開手機找到這張圖來回答,哈哈,所以對我而言真的很實用吧!
特別說明一下,此表格來依據各理論、研究及臨床經驗的彙整,但因為每位孩子都有其獨特氣質和各自基因,加上每個家庭的組成,還有教養的方式也都不同,所以無法百分百對應這些圖解,會有提前或是延後的不同步狀況,如果寶寶的睡眠或心理發展有明顯狀況,或是大家都什麼特別的疑問,還是建議要找專科醫師、心理師喲!
【0-3月】
😴[睡眠]-睡眠啟蒙期
💤睡眠發展💤
前兩周是一個吃飽睡、睡飽吃,也會常哭哭鬧鬧、討拍拍相當明顯的階段,非常需要媽媽爸爸們無微不至(黑眼圈)的照顧;第3周後每天睡眠總時間,開始不再只是睡飽吃、吃飽睡,每天的睡眠時間總共約十六到十九個小時,一天內可能有多次以上的片段睡眠,沒有明顯夜裡主要睡眠的區分,開始出現一、兩次吃完奶還不睡的情況,代表清醒時間更多了;2個月的寶寶在夜裡的睡眠也會開始拉長,每天睡眠總時數約十五到十八個小時,一天內可能會出現五、六次以上的片段睡眠,兩個月大新生兒的夜間睡眠會開始拉長,有時可以連續睡四至五個小時以上;三個月大時,有機會延長到六小時以上。
睡眠賀爾蒙-褪黑激素(melatonin)在形成階段,大部分的嬰兒6周大時,松果體成熟後才會開始有褪黑激素的分泌,但濃度還很低,在3個月時,晚上褪黑激素分泌才會開始增加。
所以,目前【0-3個月】的寶寶是準備建立起睡眠的啟蒙期,身為新生爸媽一定要有全能照顧的心理準備,如果爸媽兩人能夠分擔就寢時間,是很好的計畫。要開始建立白天(就是光亮與活動)與夜晚(黑暗與安靜)的區隔。可以在白天多照光及太陽,讓陽光幫助寶寶知道現在是白天,也可以在白天多活動,也要逐漸減少白天睡眠長度;到了傍晚時,尤其是睡前,可以調暗燈光,也形成關燈就是要睡覺的連結。
【4-7月】
😴[睡眠]-睡眠有感期
💤睡眠發展💤
睡眠賀爾蒙-褪黑激素在3個月後逐漸穩定,寶寶開始有日與夜的區分,睡眠也開始穩定,每天睡眠總時間約13~17小時,白天2~3次小睡,每次小睡1~3小時,晚上睡眠時間約在11~14小時左右,夜眠型態為多次醒來的模式。小睡要集中白天,傍晚若要小睡不可超過3小時,開始慢慢將主要的長睡眠集中在太陽下山後的夜晚時間。
在這個時間,寶寶要從無微不至的媽媽身上分化開來,這時媽媽們可以開始找一安撫物取代,也稱作過渡物(心理學上稱為過渡客體),如小被子、媽媽的衣服、小娃娃、安撫小巾、玩偶,甚至是寶寶自己的手指或拳頭等,更可以在寶寶喝奶的同時將舒服放鬆的感受與安撫物配對,寶寶會逐漸與這個安撫物建立情感與記憶。寶寶與安撫物的關係象徵著媽媽與寶寶的情感,對寶寶來說,過渡物的質感及味道是最重要的(爸媽可能要有心理準備,那塊充滿口水、髒兮兮的毯子恐怕不太能洗,還必須帶著去旅行),漸漸地,寶寶能夠在睡前抱著那個屬於他自己且獨特的過渡物睡著,值得一提的是,過渡物不見得要是具體的東西,它也可能是一段旋律(媽媽餵奶時隨口哼的)、一個畫面(喝奶時房間的光影顏色)等等。
爸媽們可依自己習慣或是寶寶氣質,建立專屬自己的過渡物,在這個時期(3-4個月後)的寶寶應該慢慢有自我安撫(self-soothers)的能力,國外追蹤研究顯示,孩子在一歲前對於安撫物的喜好會隨成長有所不同,所以這個安撫過渡物,也可能一直在變換,提醒大家,不需擔心孩子對於安撫物的過度依賴,因為安撫物可以協助寶寶學會獨立自我安撫的能力。
此外,這個安撫物也可以在睡前,或寶寶想睡時,引導舒服放鬆的感覺,提醒爸媽,要記得找到屬於自己寶寶『睡眠暗號』(像是:肢體變慢、吸吮變弱、反應變少、打哈欠、雙眼無神等),不要等『疲累訊號』(像是:揮動肢體、抓臉、易怒大哭、過度揉眼睛等)出現才要睡喲!
【8-12月】
😴[睡眠]-睡眠安穩期
💤睡眠發展💤
每天睡眠總時間,約12~16小時,白天都會有兩段較明顯的睡眠,可以安排在上午小睡1~2小時,下午的時間睡1~2小時的模式,晚上睡眠時間約在10~14小時左右,如果小嬰兒還需要其他時間小睡,則建議其他小睡時間要短於半小時。要開始思考與設計專屬自己寶寶睡前儀式,寶寶的睡眠能可以更加的安穩,不僅入睡更容易,半夜醒來情況也可以改善,甚至有助於母親的情緒加分。
如果不知道怎麼安排睡前的儀式化行為,我們也參考美國兒科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(AAP),為大家整理出的簡單4個動作,分別是:『洗澡』->『刷牙』->『看書』-『規律上床』。
關於睡前儀式的養成,不只是這個時期的重要,一直到學齡前,都需要不斷因為寶寶的喜好與心理發展而有所調整,在這個時期可以多把睡前儀式強調在與照顧者的互動,因為寶寶在這時間有較多的語音,也有能力和照顧者相互回應,所以睡前的儀式,可以加強看書、說故事、唱歌、唱安眠曲,睡前說親密話語、抱抱或互道晚安等,透過這些活動,除了增加親子間的互動外,也可以成為合適的睡前儀式化。而Jodi A. Mindell的研究也指出,睡前儀式如果可以天天配合,寶寶睡眠就會愈好喲!
【1-2歲】
😴[睡眠]-夜眠變動期
💤睡眠發展💤
在1-2歲總睡眠,是11-14小時,對1-2歲的幼兒而言,有些幼兒可能不需要上午的小睡時間,如果需要的話,會建議上午安排半小時左右的小睡,特別是當天早起的幼兒。此外,下午仍建議可以有1-2小睡時間。晚上睡眠時間約在9~13小時左右。
1-2歲間的小孩,由於正經歷分離焦慮的階段,加上牙齒的發育、活動量增加,還有小孩逐漸想要掌握自主性,小孩會出現明顯「睡眠退化」的情況,尤其在18個月時最為明顯,這時原本已經規律睡午覺或晚上睡過夜的小孩,可能會突然出現午覺睡不著、晚上也常會無預警一直醒過來等等的情況。
另外,「夜驚」也是常發生在1-2歲間的小孩身上,大概有36.9%的小孩會在18個月時出現夜驚的情況。夜驚是發生在深睡期階段突發性的覺醒,往往伴隨驚慌失措般的尖叫、強烈的恐懼和自主覺醒的行為反應。孩子同樣對他人的安撫或呼喚沒有反應,醒來後的意識也是混亂、缺乏定向感,不記得曾發生過什麼事,少有夢境的描述,頂多是片段或單一影像的記憶描述。
【2-4歲】
😴[睡眠]-午睡固定期
💤睡眠發展💤
3歲左右到學齡前的每日總睡眠約是10-13小時,兒童在這個階段大多已不需要上午的小睡,但都還是需要下午1-1.5小時的午睡時間,建議最好是在下午3點以前,如果可以的話,小睡時間點也盡量固定下來,提醒一下,千萬別因為午睡睡得很好,而捨不得叫醒幼兒,因為白天如果睡太長的話,是會影響晚上的睡眠品質的,晚上會因白天睡太多而出現睡不著、淺眠、半夜常醒來等睡眠狀況,晚上睡眠時間約在9~12小時左右。所以,我們也要提醒爸媽們,如果寶寶晚上因為白天太多小睡而失眠,就要減少小睡次數、減少小睡總時間,或是提前小睡。
不少研究也指出這個學齡前階段的兒童如果有合適的午睡時間,對於記憶鞏固及學習有很大的幫助,像是麻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校區(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mherst)的Rebecca Spencer等人在2013年的研究報告就指出,學齡前兒童有睡午覺(平均睡77分鐘)的孩子所記得的圖像記憶,比沒睡午覺的孩子多了1成,所以對於學齡前兒童而言,1-1.5小時的午睡是建議的,除了睡眠時數外,建議午睡時間點也儘可能固定下來喲!
【4-6歲】
😴[睡眠]-睡眠掌控期
💤睡眠發展💤
在4~6歲這個階段中,每日總睡眠約10~13個小時,愈接近6歲,每日總睡眠可能會再縮短為9~12個小時,夜晚主睡眠時間約8~12個小時不等,視兒童有無午睡習慣而定。
在這個階段的孩子,除了有感受與表達能力外,也會對睡眠有控制及選擇能力,也因此可能會出現令父母頭痛的選擇,像是:睡前不想睡,早上不想起來。如果孩子到了睡前,仍然很想玩,不想睡,可表達對孩子心情的理解;接著,選擇幾項睡前可以從事的活動(例如:講故事、聊天、選擇自己想聽的音樂),可詢問孩子「我們可以…,你想要那一個?你想做什麼?」,讓孩子為自己選擇,讓孩子為自己判斷出一個更適合的行為,也建立一些不同的睡前儀式。
這篇整理自《0-6歲好眠全指南:搞定小孩子,爸媽好日子》的文章及表格主要是簡述0~6歲每個對應月齡下各自的睡眠樣貌,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內容,以及更多的各月齡的睡眠管理技巧,還有該月齡的『睡眠狀況』與『心理發展』之對應關係,都可以來參考這本書。
文章摘錄自《0-6歲好眠全指南:搞定小孩子,爸媽好日子》。
作者: 吳家碩、王佑筠。
《0-6歲好眠全指南》